“数”写青春,“理”想起航——“我在蚌院等你•数理学院巡礼”

发布者:审核员发布时间:2024-06-18浏览次数:10

数理学院始终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五育并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有力促进广大师生全面发展,稳步推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这里,有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有轻松和谐的校园生活、更有充满激情和朝气的师生群体。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探寻它的独特魅力吧!

一、历史溯源,在发展中提升学院实力

数理学院创建于1978年,前身为安徽师范大学蚌埠专科学校数学系、物理系,办学积淀深厚。学院在承担全校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4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均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新增“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为校硕士点培育学科;2021年“数学”被立项为校级高峰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2人(其中在读博士16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

学院建有普通物理实验中心、光电信息工程实验中心、数学实验室,实验用房面积3800平米,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值近1900万元。其中光电信息工程实验中心为安徽省高校振兴计划支持建设的实验中心,下设激光原理、光电子器件制备、光电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等17个实验分室;普通物理实验中心为校级重点实验室,下设力、热、电磁、光学、近代物理、PASCO和戈德堡创新实训室等16个实验分室。

二、党建引领,在融合中促进学术繁荣

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引领事业发展。学院拥有省级“样板支部”2个、校级3个,“四星党支部”1个、“三星党支部”3个,辅导员工作室1个。抓党建促发展。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教科研团队建设,获批校级科研团队3个,即光电信息检测与分析技术科研团队、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科研团队、硅基光电功能材料科研团队。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和社科项目3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34项,校级科研项目4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69余篇,其中SCI、EI收录89篇,授权国家专利57项。先后主持省级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项目29项,获批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示范教研室1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7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竞赛奖8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教辅13部。

三、以生为本,在实践中探索育人体系

学院不断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通过暑期工程创新实训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创新第二课堂的内容与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联合东升街道学苑社区举办了为边海防官兵送上新年节日祝福、消防隐患排查与网络安全宣传、社区健康和安全知识主题宣传系列活动。注重培育学生的文化修养,举办数理之星、十佳歌手、心理情景剧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其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近年来,学生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3项,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42项,发表论文18篇,获专利近20项。

四、心系社会,在合作中服务地方经济

学院教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锚定打造省委“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学院鼓励师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技术咨询服务项目,为社区、企业和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同时,还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学院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皖北地区建有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了基础理论阶段、上机实践阶段、企业项目实战、职业素养和职场外语训练等五大模块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为教育强国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数理学院是一个充满活力、追求卓越的学院。我们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在这里,你将接受到系统的专业教育和全面的能力培养;你将与优秀的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你将拥有无限可能、创造美好未来!数理学院是你梦想启航的地方!我们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我院,共同书写美好青春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