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平台名称 | 平台简介 | 批复 单位 | 联系人及 联系方式 |
1 | 功能粉体材料蚌埠市实验室 |
功能粉体材料蚌埠市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由蚌埠学院作为建设单位,联合清华大学材料系粉体工程研究室、安徽中创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实验室立足粉体科技前沿,紧密围绕安徽省及蚌埠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开展高性能硅基粉体材料;高性能金属氧化物粉体;高性能碳基、硅碳基粉体;高分子功能微粉;粉体分级技术及装备等5个方面的研究。在科研创新方面,实验室团队在New journal of chemistry、Dalton Transactions等SCI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并在多功能金属氧化物粉体表面改性的研究领域中取得进展。实验室与安徽中创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蚌埠中恒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省内数十家企业签订产学研项目40余项,总金额达400余万元。未来,实验室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粉体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区域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 蚌埠市 科技局 | 李宗群 13955230702 |
2 | 蚌埠市金属表面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心是蚌埠学院与安徽航大生态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成立,致力于环境友好型水基金属预防腐系列产品开发。中心已开发环保型酸性金属处理剂、环保型铝表面清洁剂、环保型植物提取剂、环保型冷却循环水阻垢除垢剂等系列产品。中心还探索环保型金属表面处理剂和工业废水净化设备的有机结合,研发和生产了工业废水净化设备。 | 蚌埠市 科技局 | 葛金龙 13956367098 |
3 | 蚌埠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年经蚌埠市科技局批准建设,中心旨在构建一个以材料合成应用过程为核心的技术平台,与安徽珍珠水泥、安徽水利、蚌埠市清泉环保、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安徽德力玻璃器皿、蚌埠鑫淼粉体材料等企业开展合作,针对企业产生的固废进行资源化利用研究。 | 蚌埠市 科技局 | 王传虎 13505526193 |
4 | 蚌埠市智能传感器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8年经蚌埠市科技局批准建设。中心配备了智能视觉机器人柔性系统开发平台、双目机器视觉开发系统、高性能逻辑分析仪等仪器设备。长期致力于传统传感器智能化改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基于机器视觉新型非接触式检测技术方法及理论、新型智能传感技术及结合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并为学生提供工业机器人和运动控制技术实训、非接触检测技术实训、传感器智能化实训等。 | 蚌埠市 科技局 | 乔爱民 13966086135 |
5 | 蚌埠市即食肉类制品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年蚌埠市科技局批准建设,由蚌埠学院和蚌埠市丰牧牛羊肉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中心”围绕肉制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传统肉制品现代化加工、肉类加工工艺技术开发与新型肉制品开发;传统中式肉制工业化生产技术开发;肉类与肉制品保鲜技术开发;畜产品血制品加工利用技术;肉类加工企业环境控制与污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开发;肉类加工设备设计与研制;肉类加工科技与学术交流等。 | 蚌埠市 科技局 | 武 杰 15395239511 |
6 | 淮河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 2016年成立,中心整合学校的多学科研究资源,立足于贡献“蚌埠学院智慧”、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设有文化创意(艺术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文化消费(社会学)等三个社会服务方向,将对加快我校深度转型、充分凸显我校社会服务职能,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特别是对蚌埠打造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产生积极影响。 | 中共蚌埠市委宣传部 | 洪何苗 13955273860 |
7 | 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
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是2018年由蚌埠市政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蚌埠学院联合建立的创新平台。中心重点开展三大研究方向:1)光伏玻璃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2)电子封装用高纯硅基材料开发;3)硅基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已在Journal of Ceram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等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中心已与安徽壹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凯盛基础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30余项,总金额超200余万元,为安徽省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 蚌埠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蚌埠学院三方协议共建 | 李宗群 1395523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