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规划(2013~2017年)
发布时间: 2014-09-10     浏览次数: 2059

     一、专业现状

1、本系专业设置情况概述

数学与物理系现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数学教育1个专科专业,现本专科在校生人数852人,其中本科生621人,专科生231人。

现有专职教师54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11人,讲师职称教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硕士学位教师37人。近年来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20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2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22篇,其中SCI、EI检索16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与教辅10部。具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个,申报省级精品课程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校级重点课程1门,主持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7项,主持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2项,发表各类学术教研论文124篇。

数学物理系普通物理实验中心和数学实验室共建设有9个实验分室。其中普通物理实验中心建有力热实验室、电磁实验室、光学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和物理仿真实验室等8个分室,仪器设备总值约300万元,承担全校理工科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正在筹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按基础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与检测、光通信与信息处理、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五个实验室模块,目前基础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与检测三个实验室设备约300万元已经招标,待供应商供货、验收、安装调试后,供光信息科技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使用。

2、专业现状

(1)本专业设置及办学情况的概述

 蚌埠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起源于2011年开办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现在校生95人(2011-2012学年度)。2013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后改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当年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停止招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始招生95人,现在校生95人(2013-2014学年度)。

(2)本专业建设现状

现有教师10人,其中50-60岁1人,36-50岁1人,35岁以下8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9人,45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其他高校或企业聘任兼职教师3人。近年来,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教研项目2项,安徽省高校振兴计划项目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物理光学、应用光学、电磁场与电磁波、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近代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光电子学、信息光学、光通信原理、光电子技术、光电      

检测技术及应用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有:学校建设有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基础光学实验室,激光原理与技术实验室,光电子技术与光电传感技术实验室。其中光电专业类实验室共有仪器设备近500多万元。目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的建设已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院校建设资金支持,获得安徽省振兴计划项目支持。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有:千恩智能科技(蚌埠)有限公司、杭州精科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与地方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但我校办学基础薄弱,主要是师资队伍不足,高水平教师缺乏,教师队伍年轻化,但由于办学投入较大,一直以来全国设置的专业点不多,办学规模直到2010年后才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困难,同时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学校办学定位,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基本点,与地方产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实现光学技术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逐步形成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专业知识面涉及光电信息检测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光信息通信传输技术和光信息显示技术等内容。

2、基本思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方针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动力、以实效作检验,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重在建设,努力使我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光电信息领域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地,为发展皖北光电产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本专业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培养,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培育专业优势和创新团队。到2017年,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科研促教等方面达到基本科学合理;立足蚌埠,面向皖北,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有较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把本专业办成在省内有一定影和地方特色的品牌专业。

四、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与主要内容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初步的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可在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产业等部门从事光学测量、光通信与信息处理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等工作。

培养规格与毕业生要求:本专业以光电为主,光、电、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奠定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围绕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应用及相关的支撑技术开展教学。突出光子和电子作为信息基本载体的特征,突出光电信息结合、以光为主的特点。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3)掌握光电信息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光电信息领域有关的专业知识,了解光电信息工程领域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方面的实践能力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较熟练应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工程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6)具备光电传感、光电测量与探测、光通信与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7)掌握文献索引、资料查询基本方法,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专业规模

2013年9月开始招生,首次招生人数为100人,根据安徽省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生源情况,计划2015年至2017年每年招生70100人,适量控制在校生人数在300左右的规模。

3、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 “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大力推动教学改革,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实施“校企合作”、“ 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反复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升教学条件硬件和软件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等措施,开展合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保证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4、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目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引进教师以有较好基础的硕士、博士为主,下大力气推动团队建设,培育学术带头人,以推动专业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力争至2017年,教师数量达到15人,副教授以上教师3人,讲师6人 ;取得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0%以上;“双能型”教师3人;派遣1~3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派遣1520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

(2)建设内容

加强教师引进,力争在今后三年内,引进本专业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1人,推动专业建设向高水平迈进,争取申请到省级以上项目。5年后教师数量达到16人,副教授以上教师3人,讲师6人 ,以改善职称结构。

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根据专业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知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力争到2017年,本专业取得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0%以上。 

加强“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争到2017年,有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8人,聘请企业专家兼职指导实习实践教学5人。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及时把握本专业的研究动向。力争在未来六年时间派遣1~3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派遣20~25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加强与其它院校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5、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目标

内容要点: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场所的数量与分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与分布。

至2017年,建设校内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实训,建设基础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与检测、光通信与信息处理、光电功能材料5个实验室和校内光电创新实习实训中心增加外实习实训场所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个。

(2)建设内容

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的投入,提高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利用效率,保证正常的教学和科研需要。通过建设,完成对现有实验室设备的更新,同时还新建实验室3个,保证本专业相关实验的进行。使实验室设备总价值超过850万元,提高实验室的总体水平。

     实习基地建设:在目前已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实习基地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见习与实习的需要,保证低年级学生有见习机会,高年级学生有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筹建校内光电实训实训室,为开展全国光电设计竞赛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支持。 

6、课程及教材建设

1)课程及教材建设目标

在学校课程建设评估的促进下,积极开展合格课程、优质课程建设。积极申报精品课程,在未来的五年内建设3门以上校级精品课程,以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完成3-5门实验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讲义的编写。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将传统课程,转变为能力本位的课程,构建工学结合、重在实践的专业课程体系适时调整必修课的设置,不断调整选修课的设置,增加实验性选修课,加大设计性实验和综合实习实训等,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着力调整实验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探索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及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改革;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体现课程改革与课程整合与重构等。

(3)教材建设

坚持使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优质教材,优先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编写,资助教师出版自编高质量实验实习教材。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1)积极利用教育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指分委协作委员单位,参与教育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指分委的活动,获得教指分委专家的支持和指导。加强我系专业与实验室建设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建设,保障专业建设的快速进展。

(2)继续利用好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的项目资金100万元/年(3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专业建设与改造经费等,保障校内外实验、实训等建设;培训师资,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引进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研究生,增加教师队伍;继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到企业实践锻炼等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能力水平、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4)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省级、校级质量工程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索,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学校课程评估制度的引导下,重点加强课程建设,努力建设优质课程、精品课程。

5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执行《蚌埠学院本科教育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与评价办法》,不断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的信息系统、监控系统和评价系统,完善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定期收集教学信息员的反馈信息,每学期末开展一次学生评教,定期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和专项检查,强化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强化对课堂教学、课外答疑、作业批改、命题与阅卷、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6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构建结构合理、业务水平熟练、服务意识强、办事效率高、更具有研究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管理队伍;倡导有关人员开展教学管理研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监督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杜绝各类教学事故的发生。

六、专业建设的预期成果

(1)科学研究

五年中,获得省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3-5项;平均每位教师每年发表论文1篇,平均每位教师每两年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篇。

(2)教学研究

积极开展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申请和研究。重点放在以下内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的研究,研究梳理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与专业选秀课程之间的关联,为学生提供最优的课程配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建设研究等;整合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实环节;预期新建实验实训室3-4个,建设校外实习基地2-3个,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3门,申报校级以上教研项目3-5项,公开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4篇以上。

3)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努力培养思想品德好、基本素质高、工作态度好业务水平较好适应能力较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研发能力较强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